今天,单位靠大门的花园栽种着四丛棕榈竹引起了我的注意。说来很有意思,最初的时候我竟然将它们当作了棕榈树,以为是棕树的一个变种。但是,后来才知道它却是竹类,本名叫做棕竹,乃是苗族居住区的一种常见竹类。除了用作欣赏性植物以外,它的叶片还可以用来做捆系物件用的绳子。我们的花园里这几丛棕竹,恐怕也多半是从苗族聚居区移栽来的了。
顾名思义,棕榈竹的叶子像棕叶,你若不注意它的枝干,恐怕很容易就将它当作了棕树。我以前误认了它,也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它那隐藏在棕叶下的枝茎。棕榈竹的枝茎被包了一层灰色的皮,常年附在枝茎上不会脱落,很像棕树表面往往被棕衣包住一样,但那样子又很不像棕衣,倒有些像笋叶。棕竹的枝茎往往能长到两米高,出了顶端生长竹叶外,其余就只剩下灰扑扑的枝茎。因为有这样的表层,加以颜色灰暗,仿佛附了许多灰尘一样,所以棕榈竹在我看来,模样十分丑陋,好在有阔大的枝叶遮盖,才免了丢人现眼。
棕榈竹的叶片很大,与棕榈树的叶根本就分不出差异来。棕榈竹的叶片像一把把扇子,只是片片撕裂了,不能如蒲葵的叶一样做成扇子,所以近看更像张开手指的大手掌。因为叶片都长在头顶,枝茎又并不粗壮,所以棕榈竹的显著特征是头重脚轻。在加上它的分蘖力较强,往往极小的地盘,能长出二三十根来,所以顶端的竹叶就挤得密不透风。而这样的特点也是对它枝茎丑陋的一种弥补,常常繁密的竹叶像一顶大帽子一样将整个身子都罩住了,让你不容易注意到那丑陋的枝茎。这就好比一个瘦削得弱不禁风的女子,着了一件华美的大衫,不仅不显得过于单薄,反而多了一种飘逸的神韵。
前些天刮大风,下冰雹,别的花木都多少受了一些摧残,但是棕竹除了叶片被吹得翻转偏斜之外,却并无到大碍,仍然是蓊郁的一堆新绿静立在校园的花园中。有人说,棕榈竹并不好栽种,既喜暖又怕阳光直射,既喜湿润却有需要良好的通风条件,所以对气候的要求很高。但是,通过我的观察来看,棕榈竹却是不太讲究的。它生长在花园靠路口处,太阳常常火辣辣地照射着它,去年的大旱也没有将它摧折。据我所知,那花园的土层并不厚实,只一锄之下便是坚硬的石头。然而,就是这样一个环境下,它却一年年越发生机盎然,拓展着自己的生存空间。